車架內,劉宏輕輕撫摸著手中的傳國玉璽,按照禮制,少年皇帝只有在元服之後才能真正掌握傳國玉璽,之前都是由當朝太后代為掌管,可是此時的劉宏卻不想等到那個時候。
他不是漢武帝,他沒有文景二帝給他打好的底子,眼下的大漢可以說是搖搖欲晃,他想扶大廈於將傾,必須儘早將權利握在手中。
同時劉宏心中也開始規劃起了大漢未來的方向。
如今的大漢已經可以說是風雨飄搖,大廈將傾,想要將其改造只怕很難。
“改革,發展!”
劉宏的腦海中不由得蹦出了這兩個詞。
推廣科舉,內部建設,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提升國力,改革制度,最終帶領大漢無數英才少年征戰四方,讓大漢的光芒籠罩萬疆。
這一條條,一件件如同一座座大橋擋在了劉宏面前。
“愚公移山,前路險阻!”
嘆息過後,劉宏眼中也露出一絲堅毅的神色。
隨後劉宏掀開車簾,看向隨侍在張讓,“召太傅陳蕃,前司隸校尉李膺,覲見!”
“諾”
隨侍在車外的張讓聽到劉宏的命令,急忙向著百官車隊的方向跑去。
百官車隊,李膺與陳蕃兩位至交好友同乘一車,兩位一心忠於漢室的老人,如今看到大漢終於等來了一個賢明睿智的天子,無論是數次罷官的陳蕃還是經歷黨錮之禍的李膺此時此刻都一掃往日心中的鬱結。
車內兩人相談甚歡,都對大漢的未來充滿憧憬。
忽然車子停了下來,就在兩人疑惑之際,一道稍顯尖銳的聲音傳來。
“車內可是太傅?”
“正是。”
隨後陳蕃兩人走出車外,看向一旁的張讓,而張讓看到陳蕃身後的李膺神情有些不大自在。
原來在桓帝時期,李膺曾任司隸校尉,而當時張讓的弟弟仗著宮內有人,無法無天殺害了一名孕婦,而李膺得知此事親自將張讓的弟弟抓捕,因為擔心張讓會從中作梗,李膺之時略加審訊之後,便直接將其就地正法,於是張讓因此就恨上了李膺。
但是此刻張讓卻沒有絲毫髮難的意思,而是客客氣氣的看向陳蕃和李膺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