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都護說的是,在下當時見高昌國內的壯丁,已然十不存一,實在不忍戰爭繼續下去,恰好當時龜茲國心存不軌,在下只好出此下策,使匈奴人將目光對準了龜茲。
您也知道,若要上報朝廷,再等朝廷回信,起碼也需要兩月的時間,那時候可就什麼都晚了……”
袁紹也是一件誠懇的將自己的想法,與當時的情況,細細的說與了劉虞。
聽到袁紹的解釋,劉虞的臉色也為之一緩:“本初考慮的也不無道理,既然是與匈奴人簽訂了協議,我大漢都必須遵守協議行事,調停一事,就由你來負責吧!”
袁紹微微頷首,而後凝聲道:“都護,調停一事在下可以負責,不過有件事情,您還是要知道的!”
劉虞眉頭一動:“何事?”
袁紹笑了笑:“關於協議一事,在下只是給他們讓開通往龜茲的道路,併為他們提供一些器械而已,此外再無其他約定……
根據協議上的內容來看,咱們已經履行了協議的約定,而今那份合作協議已經可以作廢了!”
“本初這是何意?”
一聽這話,劉虞不由一臉疑惑的看向袁紹。
“都護,匈奴人原本是打算先行佔據龜茲,而後佔據烏孫、大宛,藉此三國之地,來休養生息,一旦放任不管,待其恢復元氣之後,定會再次覬覦我大漢邊疆……!
而今鮮卑人佔了烏孫,破壞了匈奴人的計劃,他們自知不是鮮卑人的對手,這才想著讓我方出面調停,好贏得一絲喘息之機!”
袁紹也是不疾不徐的將匈奴人的用意,詳細的說與了劉虞。
“本初是想,藉此機會聯合鮮卑,滅了匈奴?”
聽到這一番話,劉虞不由神色一動,面上竟露出一抹意動的神色。
匈奴,自大漢立國之初,便一直威脅著大漢的邊疆,雙方互相爭鬥了數百年,流了不知多少血。
對於劉虞這位宗親來說,劉氏皇族與匈奴之間,可謂是國仇家恨,根深蒂固。
若是今日能夠將最後的這夥匈奴人消滅在西域,不僅是報了多年的世仇,也能在自己的履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旁的袁紹,也敏銳的注意到了劉虞意動的神色,嘴角微微一揚。
“都護,以如今高昌的兵力,想要滅了匈奴怕是不大可能,鮮卑人為了西遷順利,也不會與匈奴人拼命。
在下的想法是,不妨聯合鮮卑人,一同將匈奴人推上西行之路,這樣遠比消滅他們要更有意義,而且,這也是陛下的意思……”
說到最後,袁紹也將劉宏搬了出來。
劉虞:“哦?陛下的意思?”
袁紹一臉凝重的點了點頭:“不錯,陛下曾經給過在下一封密信,匈奴人若能滅之最好,若不能滅,則驅逐之!”
“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本初就看著辦吧,有什麼需要老夫做的,你只管言語!”
聽到袁紹轉述的天子指示,劉虞臉上也多了一絲敬色。